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后的焦虑症怎么办,高考后的焦虑

tamoadmin 2024-06-11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后的心理压力2.高考的考后焦虑是什么?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缓解考后焦虑症?第一,学会精神转移。不要总想着让你烦恼的事,将注意力转移到你的生活兴趣上来,从而摆脱焦虑。 第二,走向清新的大自然,试试深呼吸。每天坚持练习深呼吸多次,帮助缓解你的焦虑。 第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最好是傍晚和早晨慢跑。高考后的心理压力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肯定超管用第一种,吃零食 考完试,有了空闲时间,

1.高考后的心理压力

2.高考的考后焦虑是什么?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缓解考后焦虑症?

高考后的焦虑症怎么办,高考后的焦虑

第一,学会精神转移。不要总想着让你烦恼的事,将注意力转移到你的生活兴趣上来,从而摆脱焦虑。 第二,走向清新的大自然,试试深呼吸。每天坚持练习深呼吸多次,帮助缓解你的焦虑。 第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最好是傍晚和早晨慢跑。

高考后的心理压力

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肯定超管用

第一种,吃零食

考完试,有了空闲时间,买好吃的零食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备考期间比较忙,胃跟着自己也受了不少‘委屈’吧!享用着美食,心情自然好了,其它的烦心事也就自然忘了。

第二种,追剧

看一部热播偶像剧,把在备考期间光听别人说男主有多帅多帅,自己没办法看的遗憾补回来。看着男主帅气迷人的样子,自己一定会幻想什么时候可以找到这么帅的男朋友!考试的事情一定早就忘了吧。

第三种,和好朋友出去玩

因为考试都比较忙,朋友之间联系也少了吧。趁现在有时间,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一玩,放松一下。和朋友一起促膝长谈,还会有什么烦恼呢。

高考的考后焦虑是什么?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缓解考后焦虑症?

高考后的心理压力

 觉得高考后就一切万事大吉?身为家长的你是否有注意到孩子们在高考后的心理压力呢?

 高考后心理压力的来源

 高考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主观压力和客观压力。

 主观压力主要包括:

 1、是来自自身的暗示压力。

 比如对自己的要求高了,在复习中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2、是和同学进行成绩比较产生的压力。

 很多学生过于关注考试成绩,以成绩来定位自己,因此每一次考试后,都希望自己能考好,但又害怕面对,害怕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在交流中产生一种压抑心理。

 3、成绩本身的压力,过分关注成绩分数排名状况。

 4、就是作息时间造成的压力,这样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学习效率不高,继而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这样反复疲劳,神经和身体都处于高压状态,考生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客观压力一方面是来自父母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比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嘘寒问暖?,给孩子定学习目标给他一些期望,或者说些有关?要好好学习?的话。另一方面,是来自老师的压力。现在很多学校都追求升学率的百分比,因此,许多老师出于对学生负责、关心等愿望,有时会对一些学生说?你还不够用功,你的潜能还没发挥出来,你会做得更好?等鼓励话语。但其实这些话在无形中就是在给学生加压,使学生为挖掘潜能而身心疲惫。然而,在高考最后阶段,考生需认识到,一个班级总要有人第一有人倒一的,这是分数排队,现在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此外,还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现在,社会过分关注高考,?以高考论英雄?考上了就是成功考不上就是失败?的社会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带来了压力。

 在这两大方面的压力下,考生们很多时候都选择不辜负父母、老师等关心自己的人,而更加努力用功于学习冲刺中。经常挑灯夜读攻克试卷练习、背诵书本,强打疲劳战。这就会使考生为了?渴望而又达不到?的成绩更加焦虑,?为考试而焦虑,为焦虑而焦虑,重复的焦虑?,?求不得又罢不能?慢慢自我压抑,心理暗示自己要挺住,其实这种无意识的压力有时会压力躯体化,最后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发挥。

 高考后心理问题的症状

 每个高三学生在考前都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他们全力以赴向着自己梦想的高等学府日夜挺进。希望、恐惧、焦虑、担心、压抑是他们这个阶段的主旋律。考生多数是担心成绩不好,对不起家长、老师,而产生内疚心理,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症状。

 经过让家长、老师、学生倍感煎熬的等待,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分数终于出来了,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尚合人意,有的令人失望。考生主要出现两大类考后心理。

 1、高考过后的?过激补偿心理?

 每年一次的高考之战偃旗息鼓、鸣锣收金之后,几乎所有考生都有一种心身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自由?。从心理学角度看,刚刚走出考场的考生们,身心负荷没有完全放下,还没有走出?应激状态?之中,一些考生犹如困在笼中的小鸟,那种十几年终见天日,仰天大笑,蒙头大睡有之;大功告成,一醉方休者有之;不管不顾地邀同学吃饭,深游拼杀,漫画图书恶补,失度的玩乐使这种从长期压力到蓦然松弛的巨大心理反差,引发多种问题发生。家长和考生一定要警惕这种过激补偿心理,注重精神调节,变?消极休息?为?积极休息?。

 2、高考后的?焦虑、受挫心理?

 高考虽已结束,但对考试不理想的考生来说,并没有放下紧绷的心弦。有的考生发挥失常,估分不够理想,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悲观泄气等等。接下来的填报志愿也让考生们郁闷不已,这种失衡心理如果在较短时间平复还好,如果长期沉重就不利于身心健康了,还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

 高考发榜以后,一部分考得不理想的学生将面临许多压力,有可能陷入自怨自艾的状态,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出现?自闭症?现象,整天把自己关在家中,不敢见人。这些考生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很有可能由于长期心境低落引发抑郁症。

 对于考试发挥比较理想的考生,也不能完全放开,那样他们有可能陷入一种过度放松的状态,觉得高考总算结束了,自己的任务也完成了,反而失去了追求的目标。于是天天上网、睡觉、甚至无节制的聚会喝酒,一些男生还会吸烟。网瘾、烟瘾,酒瘾乘虚而入,不利于大学的适应,甚至一些出色的考生经过一个暑假反倒变得平常,甚至退步很大,难于适应高校新的学习生活。

 高考后心理辅导的`措施

 1、三类考生指导法

 高考结束到分数出来之前,很多考生会陷入焦急的等待,有三类考生可能会陷入心理危机。第一类是从考场出来就认为自己考的不好的考生,第二类是考完就对网上流传的各种答案,结果自信心受到打击的考试,第三类是认为自己没有达到父母和老师期望的考生。

 高考分数出来之后,考生会面临考上了和没考上的两种境况,就算考上了还涉及到有没有被理想的学校录取的情况。考上了但是被调剂到自认为不理想学校的学生和考上了但是没有被调剂进入的学生,又是三类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

 一类考生(焦虑型心理):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很重、经常有挫败感,将高考与前途挂钩,认为高考失利就是未来前景黯淡。他们会反复回忆、寻找、品味本次高考中的不足,这种做法会放大痛苦的情绪体验,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带来较强烈的挫败感。与父母、亲戚或朋友交谈时,时常表现出不自信、懊悔的身体语言。

 对策:对于上述群体,建议家长、亲戚或朋友尽量避免在其面前问及诸如?考得怎么样?能考多少分?之类的话,避免其再次放大?高考很重要,问题很严重?的信号。主张通过亲子活动、携友游玩、学习技能、体验工作等等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以事情来?挤占?他们?胡思乱想?的时间和空间。

 二类考生(放纵型心理):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不很重要、心理比较茫然,他们由高考前的紧张忙碌的生活一下子进入无事可做的闲散状态,其心理的不适主要表现为或失落或放纵。

 对策:建议这类考生主动提升自我的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从以前习惯于被安排、被管理的状态中接管自我,与家长、亲戚、朋友一起,借助网络、社会上的优秀资源,对高考成绩公布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并尝试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考试成绩的估算做两份不同的生涯规划。家长亦要有意识地多观察孩子的举动,当孩子通过自身努力无法独立地接管自我、控制自我的时候,家长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尤其是长时间表现为放纵的孩子,家长更要及时地介入,防止他们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是步入歧途。

 三类考生(憧憬型心理):自我感觉良好、心理状态较好。

 对策:这类考生仍建议利用这段时间来走进社会、体味生活、制订自己的生涯规划,为未来更好的发展打基础。

 建议家长、考生积极根据自身状态进行调节。某专家说:?一句话,考生要正确评价自己,愉快接纳自己并有节制地放松。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心态最重要,高考虽已结束,亦是新的起点。?

?

;

高考后几天是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据心理专家介绍, 考生心理危机发生率甚至会高于考前,这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无聊心理、焦虑自责心理、绝望心理、迷茫心理、放纵心理等。高考完后考生不仅不会马上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反而会更为焦虑,期间还会伴随失眠、疲惫等症状。

可以通过心理专题讲座的形式

学生对考试焦虑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面对考试心里有点紧张就觉得是感端正轻度焦虑同学对考试焦虑的认知,可通过学校心理讲座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什么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及如何缓解考试焦虑的相关措施。并让学生了解考试时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现象。

焦虑与学习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期,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焦虑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学习效率,如学生对考试不在乎、无所谓态度,没一点紧张感,就会懒散,不积极复习考试,很难取得好成绩;高度的焦虑往往导致大脑活动受抑制,心理反应不灵活,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发挥影响了考试成绩。所以焦虑的焦虑就没有必要。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在此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如下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家长会要求家长配合,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其子女减压,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的困难。二是建立班级群,通过家长们的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得知学生在家的思想、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文章标签: # 高考 # 考生 # 心理